当年坐绿皮车去上学的他们,如今成了高铁专家

2023-09-01 09:41:06 来源:光明网

又逢开学季

坐着火车去上学

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


【资料图】

当年负笈求学的火车

往往也是改变命运的火车

对于许多铁路专家来说

那个年代坐绿皮车求学的经历

既是他们认识铁路的重要启蒙

也是他们选择铁路的初心发轫

几多周折、几多体悟

火车把他们带去知识的殿堂

他们又带着所学投身铁路行业

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倾尽所能

李秋义

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

李秋义是东北人,18岁那年去湖南上大学是他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。

火车一路向南,窗外绿意渐浓,李秋义的心情也越发激动。但等到放寒假回家时,坐火车已是另一番滋味。

那年他没能买到火车坐票,从长沙一路站到北京,34个小时,再从北京到吉林老家,16个小时,下了车双脚已是浮肿。当时的火车票必须线下窗口排队买,如果不能顺利中转,回一趟家要更长的时间。

回忆起那时候的上学路,李秋义用痛苦形容。这样的痛苦,在他心里埋下改变的种子。

1991年刚上大学的李秋义 受访者供图

2004年,国务院批准实施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,这是我国铁路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。

这一年,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李秋义原本可以留校做一名大学老师。为了将自己所学更好应用于工程实践,他决定放弃学校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,投身高速铁路轨道工程设计与研究。

从那以后,李秋义一直奋战在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领域一线,带领团队主持了总长3000多公里的高铁轨道设计。

现在,李秋义从工作地湖北回东北老家,只要11个小时就能到达。他笑着说:“在这儿吃了早饭,晚上能回家吃晚饭。”回家途经的京广高铁,他也曾参与设计。

每当列车驶过自己工作过的线路,李秋义的内心总会升腾起一股满足感。

20多年,3000多公里,李秋义参与设计的高铁轨道,汇入中国日益完善的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,托起了高铁列车的轮轨,也托起了这个从“黑土地”走出来的高铁博士的初心与理想。

陈燕平

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专家

大家都说,陈燕平是乡里飞出的“金燕子”。1994年,她以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第一名的成绩,考入上海交通大学。

出门前,父亲送给她一块80元钱的新手表,结果火车上人太多太挤,手表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。

车上,陈燕平想上厕所,从车厢中部挤到厕所花了半个多小时,中途一度脚不着地。好不容易到了厕所,一看,里面站满了人。

20多个小时的车程,没有坐票的陈燕平开始还盘算着,等一等后面也许会有座位空出来,结果一等就等到了上海。

一路站过来,身体随着火车的节奏摇晃。落地后,她看什么都像在火车上一样晃。陈燕平想,这海边城市风真大,楼都吹动了。几天后,恢复正常,她才知道那是坐火车的后遗症。

这样的乘车体验与如今高铁“立硬币不倒”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。这背后,列车牵引变流器中的核心元器件“绝缘栅双极晶体管”(IGBT)发挥了作用。

IGBT被称为“功率半导体皇冠上的明珠”,虽然只有巴掌大小,却可以让列车在启动后即刻提速至时速300公里以上,是高铁列车高速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。

1998年,陈燕平学成毕业,进入当时中车株洲所的IGBT牵引变流器设计团队。

当时,IGBT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,陈燕平与团队一起破壁攻坚、穿荆度棘,自主研发出系列IGBT牵引变流器。现在,坐火车再也不会像陈燕平当年那样,晃到眼花缭乱。

刘贞

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基础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

刘贞在陇海铁路旁边的西北小镇长大,1999年,他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。踏上火车,沿着那条陪伴自己长大的陇海铁路,刘贞开启了人生的新旅程。

火车离开兰州的最后一站是被称为黄河“小蛮腰”的桑园峡,黄河流经这里,水面缩成75米。当时,车上一个南方人告诉刘贞,明天他会看见另外一个黄河。第二天,列车进入河南境内,车窗外一片波澜壮阔的水域映入眼帘,南方人说,这也是黄河。

望着眼前的景象,年少的刘贞不禁在内心感慨,眼前的黄河和脚下的铁路一样,从自己的家乡一路延伸到这里,山一程、水一程,如影随形,串联起沿线千千万万的百姓。

大河奔腾不息,火车越跑越快。多年过去,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,成为享誉世界的“国家名片”。刘贞所从事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,也实现了从零起步到引领世界的巨大科技飞跃。

刘贞选择这一行,与当年坐火车上学的经历密不可分。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,他又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
这期间,刘贞就像候鸟一样,在季节的感召中,年年奔走于苍茫陇原与北国冰城之间。每一趟旅程都要三天三夜,到博士毕业的10年里,仅算寒暑假回家两趟,刘贞有4个月的时间都在路上。那时的刘贞总忍不住想,要是火车再快一些就好了……

2006年读书时期的刘贞 受访者供图

2008年,刘贞和同期毕业的同学都进入择业期,当大家都选择留任高校或进入科研院所进行基础研究时,刘贞义无反顾选择了铁路列控技术研发。他要为之奋斗的,是如何让中国高铁运行得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。

现在回过头看,2008年8月1日,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。这一年,刘贞选择成为一名中国高铁工作人员,注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

当年这些坐着绿皮车去上学的专家

无疑是幸运的

他们在中国高铁起步的时候投身其中

在顺势而为中与时代相互成就

他们更是努力的

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

更可见个人向上向学的可贵

一辈人在一辈人的肩上看世界

如今,高速铁路密布、列车飞驰

广大学子的上学路更加舒适便捷

但不论是当年的绿皮车

还是现在的高铁

从踏上列车的那一刻开始

莘莘学子的逐梦之旅

已经开启!

策划/文字:周琼

图片:王玮 梁春阳 郭丹 李艾桐 张静 周刚 丁清澍 张宏静

来源:人民铁道网

标签:

最新内容